新聞資訊

用自動化設備解放勞動力
2014-10-13
目前,招工難、留人難、用工成本逐年上漲,已經成為束縛紡織企業(yè)發(fā)展的最大問題。一些企業(yè)的某些崗位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工人斷層現(xiàn)象,五六十歲本應退休的職工還在重復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何解決用工不足?如何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決出來?設備!只有自動化的設備。于是,近年來,許多紡機企業(yè)都在投入到了尋找和研發(fā)能夠替代人工的設備,以期達到機器代替人工的目的。
用自動化設備解放勞動力
——江陰凱業(yè)紡機公司研發(fā)全自動絡筒理管機紀實
本報記者 李紅梅
“我們的自動絡筒理管機項目是2009年開始啟動的,而產品真正推向市場是2013年,當年便銷售了100臺。今年以來,產品更是供不應求,一季度就銷售了100臺,公司滿負荷生產都交不出貨來?!苯巹P業(yè)紡機公司總經理陳太永在談到公司的產品銷售情況時既有喜悅也有憂慮。喜的是應接不暇的訂單讓他們堅信公司經過四年多精心研發(fā)的自動絡筒理管機已經被客戶所接納;憂的是公司裝配人員不足、產能受限,一時還難以滿足大量客戶的需求。
為何選擇理管機?
目前,招工難、留人難、用工成本逐年上漲,一些企業(yè)的個別崗位甚至出現(xiàn)了嚴重的工人斷層現(xiàn)象,五六十歲本應退休的職工還在重復著繁重的體力勞動。如何解決用工不足?如何將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這既是紡織企業(yè)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同時也為處于轉型升級中的紡機企業(yè)提供了一個新的市場商機。
凱業(yè)紡機公司正是敏銳而準確地捕抓到了這一信息,并且經過長時間地在一線企業(yè)的考察和調研,選擇了開發(fā)自動絡筒理管機項目。他們發(fā)現(xiàn),目前棉紡企業(yè)使用的自動絡筒機,出來的細紗管都是雜亂無章地落在儲管區(qū),各種顏色的空紗管、有紗管混合在一起,靠人工去分揀理順,或人工集中處理,效率低,勞動強度大。按5萬錠規(guī)模,紡20~32支的紗,每班用理管工4人-5人,3個班就需12人--15人,一個班每人平均理4萬多只紗管。一方面用人多,但由于技術含量低、勞動強度大,對手的損傷嚴重,工人不愿意干;另一方面,企業(yè)還不得不提高工資待遇,一般在江蘇一帶的企業(yè)一個理管工的工資可達到3400元,這在輔助工種里是相當高的了。
“正是看到了紡織企業(yè)的需要,再加上凱業(yè)公司一直以來從事紡織機械輔助設備生產研發(fā)的經驗和積累,進一步激發(fā)了我們要研制出全自動絡筒理管機的熱情,我們要用自動化的設備把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公司顧問章弘權向記者介紹了他們選擇自動絡筒理管機的初衷。
怎樣替代人工操作?
2010年,公司開發(fā)出了第一代自動絡筒理管機,在山東魯泰紡織公司試運行后并理想。于是,他們就不斷地改進,再試運行、再完善,直到2012年推出的第三代樣機才基本成熟,并先后在際華3542、安徽華荗、天虹、山東魯泰等6家國內知名棉紡企業(yè)試用。“這些企業(yè)給我們提出了很多寶貴意見,促使我們在技術上不斷進步和完善”。章弘權說,一個新的設備的誕生,不單是取決于生產制造企業(yè)的努力,更需要來自用戶企業(yè)的支持和鼓勵“。
與傳統(tǒng)的手工操作不同,凱業(yè)公司研發(fā)的LGJ100B全自動絡筒理管機采用機電一體化、自動控制檢測技術,它與每臺絡筒機連接,將自動絡筒機出來的細紗管分色、分揀;將細紗空管、有紗管自動分離,并將細紗空管大小頭自動理順、自動收集、自動換框,既省時省力,還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
章弘權介紹說,LGJ100B全自動絡筒理管可以與各種型號絡筒機連接使用。它可以自動識別檢測各種顏色紗管,可以將細紗管上的纏紗有效識別分離,檢測精度高;自動理管機可以處理各種尺寸長度的細紗管;根據用戶生產工藝要求不同,每臺理管機可以處理單臺絡筒機上多種顏色細紗管;用工省,能耗低,勞動強度低;減少細紗管運輸周轉流程,減少紗管損壞率。
目前,凱業(yè)公司在市場上銷售的已經是第四代自動絡筒理管機了,第五代產品的研發(fā)工作已經完成,等待合適的時機推向市場。第五代自動絡筒理管機申請了1個發(fā)明專利和4個新型實用技術專利。
用戶使用效果如何
那么,自動絡筒理管機究竟能代替幾個工人,為企業(yè)降低多少成本呢?企業(yè)投資設備的費用多久才能收回?
章弘權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24臺自動絡筒理管機為例,人工理管時,一個班需要年富力強的4個工人來完成,年紀大一點的則需要5個人;如果24臺車都配上理管機,則每8臺車只需一個理管工,24臺車配3個管理工即可,比手工理管一個班就減少1-2人。
一個理管工一個月的工資為3400元,加上保險等各項費用一年約6萬元。使用自動絡筒理管機后,一個班減少2個人,一天3個班可減少6人,一年可節(jié)約36萬。購買24臺自動絡筒理管機需要100多萬元,3年時間便可收回投資成本。章弘權說,目前從已經配備了自動絡筒理管機企業(yè)的實際生產情況來看,1人管理8臺理管機太輕松了,這個人還能兼顧周圍的清潔工作,這就又減少了一部分支出。另外,該設備關鍵的是解放了勞動力,而勞動強度降低了,理管工的工資也會適當下調,又可節(jié)省一部分支出。所以,實際上用不了3年時間,設備的投資成本就可收回。
另外,章弘權說,隨著自動絡筒理管機自動化水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使用企業(yè)對設備的掌控更加自如以后,預計今后可發(fā)展到1人看管16-17臺管理機。目前,山東魯泰一個人最多就看管十幾臺自動絡筒理管機。這樣一來,僅就這一項企業(yè)的用工成本就可大幅度下降。
市場前景如何
在章弘權看來,能夠替代人工只是自動絡筒理管機的優(yōu)勢之一,其更大的價值在于把工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這也是其受用戶歡迎的重要原因。據他介紹,南通大富豪紡織科技有限公司在安裝第一批8臺自動絡筒理管機時曾遭到公司部分人的反對,但是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使用效果非常好,工人的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原來帶頭反對的工人迫切地追問下一組設備什么時候能發(fā)貨安裝。章弘權認為,從企業(yè)目前的需求情況來看,自動絡筒理管機未來的市場潛力還是很大的。
目前全國紡織企業(yè)約有4萬臺自動絡筒機,如果一半都配上自動絡筒理管機的話,那將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市場需求量。
凱業(yè)公司目前的產能為每年500臺?!氨M管市場需求量很大,但我們不會馬上擴產。在安裝工培訓不到位的情況下,一味地擴產,難以確保設備質量。一但質量出問題就會砸了企業(yè)的牌子”。在紡機行業(yè)里摸爬滾打了大半輩子的章弘權深諳質量對于企業(yè)的重要性。他說,公司決策層在這個問題上的看法高度一致:訂單再多也不能盲目擴產。
公司總經理陳太遠也強度,目前,盡管企業(yè)確實面臨交不出貨的難題,但是決不能放松生產,必須要以確保產品質量。同時,還要加快對新一代產品的研發(fā),這樣才能牢牢抓住市場主動權。
更多新聞